為什麼目前不推薦犬貓進行植牙?本文由我跟大家解析臨床限制、動物行為、生理差異等原因,幫助飼主正確認識犬貓植牙的可行性與替代方案。

許多飼主在聽到毛孩缺牙的時候,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人可以植牙,那我的狗狗貓咪也可以嗎?」
但事實上,目前在獸醫牙科臨床上,並不推薦為犬貓進行植牙手術。
為什麼呢?這背後不只是醫療技術問題,更牽涉到生理結構、行為習性與整體動物福利與健康風險的評估。
本篇文章就帶大家一一拆解:犬貓為何不適合植牙,以及在缺牙後有哪些更好的替代處理方式。
犬貓不像人類,無法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
人類在植牙後可以每天刷牙、定期回診清潔、保持口腔衛生,而這些術後照護對於植牙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但對於犬貓來說,這些就變得非常困難。
- 很多毛孩無法接受每天刷牙
- 絕大多數家庭無法做到嚴格的術後清潔
- 牙菌斑堆積容易導致植體感染與失敗
貓咪狗狗植牙的術後失敗率與人相比顯著提高,主因就是難以控制的口腔衛生問題。
📚參考文獻: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in Dogs and Cats
植牙需開刀、恢復期長,風險不容小覷
植牙並不是「把牙齒塞進去」這麼簡單,而是要經過多階段手術程序,包括:
- 切開牙齦、鑽骨、植入金屬植體
- 等待骨整合(osseointegration)
- 最後再做上部假牙的安裝
整個過程少則數月,且需在麻醉下完成多次手術與評估。
這樣的侵入性手術對於高齡、全身疾病或原本牙周病嚴重的犬貓來說,其實得不償失。
植體周圍炎(Peri-implantitis)風險高
即使植體手術成功,也可能因為清潔困難導致植體周圍發炎,也就是peri-implantitis。
這在獸醫臨床上非常常見,會造成:
- 植體周圍骨頭吸收
- 牙齦退縮、疼痛
- 最後導致植體鬆動、脫落
這代表辛苦花錢做的植牙,最後還是要拔掉,甚至可能造成周圍健康牙齒的傷害。
犬貓使用牙齒的方式與人不同
人類植牙的主要目的包括美觀、咬合與發音,但對犬貓來說,牙齒主要是:
- 撕裂食物(犬齒)
- 咬碎乾飼料(上顎第四前臼齒、下顎第一臼齒)
- 在自然狀況下,牠們也會自行適應缺牙狀態
只要缺牙的部位不是功能齒(例如上第四前臼齒、下第一臼齒),大部分犬貓仍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根據2021年的獸醫牙科期刊調查,多數缺牙犬貓在拔牙後食慾反而改善,活動力更好。
👉🏻相關閱讀:3分鐘了解什麼是犬貓功能齒?拔牙與進階牙科的關鍵判斷點!
無足夠長期研究支持動物植牙安全性
人類植牙的成功率來自於數十年的研究與數百萬例臨床數據,但犬貓植牙仍屬少數案例紀錄,缺乏大規模追蹤。
目前尚無充足文獻證明犬貓植體能長期穩定存在且不造成併發症。
多數專科醫師也認為: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不建議進行植牙實驗性操作。
植牙費用高,且不被大多數保險理賠
即使獸醫院能進行植牙,手術費用往往高昂,還不包括後續可能需要的修復與麻醉費用。
此外,針對犬貓牙科,大多寵物保險不理賠。
那毛孩缺牙怎麼辦?這樣做更實際!
雖然目前不推薦植牙,但這不代表毛孩缺牙就沒救,反而有許多更安全、實際的替代方案:
- 功能性咬合重建:避免對咬牙過度磨耗
- 定期洗牙與牙周照護:維持其餘牙齒健康
- 給予充足營養:維持牙齦與骨頭健康
- 定期牙科檢查:及早發現其他潛在問題
結語:牙齒是用來吃東西,不是用來裝飾的
對毛孩來說,最重要的是舒適、無痛、能正常進食與活動。
與其冒著高風險進行植牙,不如選擇更適合犬貓生理與行為的治療方式。
若您的毛孩有缺牙、牙周病或口腔異常的狀況,建議尋求牙科專科獸醫的協助,進行全面評估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