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檔案23》犬貓牙齒斷裂後,適合做根管治療嗎?這6種情況其實拔牙更合適

犬貓牙齒斷裂後並非總是能夠進行根管治療。本篇我整理6種臨床常見、不建議進行根管治療的情況,幫助飼主了解為何此時選擇拔牙才是對毛孩更好的選擇。

當你發現家裡的貓咪或狗狗牙齒斷掉了,甚至看到牙齒中間露出紅紅的點,其實那是牙髓暴露的跡象。先前我有提及根管治療與拔牙的選擇。根管治療是常用來保留牙齒的方式,但並不是每一隻毛孩、每一顆牙齒都適合進行這項治療。

犬貓牙齒斷裂,拔牙比根管治療適合的六種情況

**有些情況,與其花費時間與金錢做根管治療,不如直接拔牙才是對毛孩最好的選擇。
**這篇文章我整理6種狀況是「不適合根管治療」,而應該考慮拔牙。

📚參考文獻:BSAVA Manual of Canine and Feline Dentistry and Oral Surgery

一、犬貓牙齒斷裂太深,根管治療難以修復

根管治療是把牙齒中間的神經(牙髓)清掉、把牙根內部洗乾淨、再用填充材料封起來。這樣牙齒雖然沒神經了,但還能留在口腔裡繼續用。

那什麼是「斷裂太深」? 假設今天狗狗、貓咪撞到,牙齒從牙齦以上的地方就整個斷掉一大半,甚至裂到牙齦以下、快接近牙根了 (幾乎沒有牙冠的意思)。就會遇到幾個問題:

  • 清理不到最底部,封不住
     → 根管治療要「封緊密」,但太深太細太複雜,可能沒辦法完全封住。
  • 剩下的牙齒太短,沒地方黏上補牙材料(或裝金屬牙套)
     → 比喻一下,就像一根筆折斷後只剩下筆芯,根本握不到,也補不起來。
  • 裂縫深入牙齦甚至到牙根
     → 細菌很容易從牙齦跑進去,即使做了根管,感染還是持續。
貓犬齒斷裂
幾乎沒有牙冠了!這種情況我通常會建議:「這顆牙齒保不起來,建議拔掉比較安全。」
因為勉強做根管治療,雖然牙齒外觀看起來在,但裡面仍可能持續感染、疼痛,還會拖累牙齦與骨頭。

👉🏻延伸閱讀:《病例檔案12》貓咪從高處墜落,粉碎性犬齒斷裂該怎麼辦?

二、牙周病嚴重合併牙根鬆動

牙齒如果同時受到牙周病影響,根部周圍的支持結構(像是齒槽骨)已經流失超過 50%,就算成功進行根管治療,牙齒也無法穩固地留在口腔中。這類牙齒通常會建議拔除,以免日後反覆發炎。

三、慢性感染或根尖膿腫

當牙髓長期暴露造成慢性感染,可能形成根尖膿腫,或甚至導致骨頭壞死。這種情況下即使施行根管治療,也很難達到理想控制效果,而且病灶容易復發。拔牙反而能快速解決感染問題。

四、無法配合進行多次治療或追蹤

根管治療並非總是一次手術就能完成,它需要評估、X光、清創與封填等多步驟。如果狗狗或貓咪很抗拒就醫,或飼主因為工作等因素難以安排時間回診,這時候一次性拔牙是相對輕鬆且安全的處理方式。

五、動物身體狀況不佳,不適合多次麻醉

有些老年動物或患有心臟病、腎臟病的毛孩,無法承受重複的全身麻醉程序。由於根管治療往往需要1至2次麻醉 (或更多),這樣的風險可能大於保留牙齒的好處。直接拔牙反而更安全、恢復更快。
例如18歲狗狗牙齒斷掉,基本上拔除是最安全的!

六、牙齒位置非功能齒、不影響生活品質

並不是每一顆牙齒拔掉都會影響狗狗或貓咪吃東西。像是門齒、某些小臼齒,其實就算移除,動物還是能靠具功能性的牙齒進行咬合功能。與其勉強做根管治療,不如選擇拔牙、讓毛孩免除疼痛與不適。

*註:在犬貓,「功能齒(stragetic teeth)」是指在咀嚼、撕裂、抓握食物上扮演實際功能的牙齒。這些牙齒拔除後,可能會對動物的日常進食造成明顯影響,因此在治療上會特別謹慎考量是否保留 。

👉🏻相關閱讀:3分鐘了解什麼是犬貓功能齒?拔牙與進階牙科的關鍵判斷點!

結語:拔牙不是放棄,是更好的選擇

身為牙科專科獸醫師,我最常遇到飼主的糾結就是:「我是不是沒盡力保住牠的牙齒?」其實,選擇拔牙並不等於放棄,而是根據牙齒條件、全身健康與照護資源所做的專業判斷。能夠舒適、無痛地生活,才是對毛孩真正的疼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