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檔案25》狗狗拔牙後打噴嚏?臘腸與貴賓常見「口鼻瘻管」怎麼辦?

狗拔牙後打噴嚏可能不是感冒,而是「口鼻瘻管」(ONF)警訊!
臘腸犬與貴賓犬是高風險品種,若出現鼻膿、鼻血、打噴嚏等症狀,應儘早找牙科專科獸醫診治,避免長期鼻竇炎與引發肺炎!

狗狗拔牙後打噴嚏,口鼻穿孔導致打噴嚏的臨床照片,需牙科專業處理
可以看到拔牙後的傷口並沒有癒合!一個洞通往鼻腔!

口鼻瘻管(ONF)是什麼?

所謂「口鼻瘻管」,就是口腔與鼻腔之間出現了不正常的開口。最常發生的情況是拔掉**上顎犬齒(也就是門牙後那根尖尖大大的牙)**之後,
牙根與鼻腔本來就非常靠近,一拔牙就會形成一個「連通鼻孔的洞」。

這個洞如果沒有妥善縫合,就會導致:

  • 食物從嘴巴進到鼻腔
  • 唾液與細菌污染鼻腔
  • 鼻竇長期發炎、流膿
  • 狗狗不停打噴嚏、甩頭、鼻子流血

簡單說,就是拔牙「拔通鼻子」,口水直接灌到鼻腔裡,想想都不舒服!

👉🏻 相關閱讀:家裡狗狗長期打噴嚏都治療不好,原來是牙齒疾病惹得禍?關於口鼻瘻管 (Oronasal fistula, ONF)的5件事


為什麼臘腸犬與貴賓犬特別常見?

這兩種狗狗雖然長得完全不一樣,但有個共通點:牠們的顱骨屬於短型或中型結構,牙齒根部靠近鼻腔
加上年紀大容易有牙周病,齒槽骨支撐不足,拔牙後很容易穿孔。

品種ONF風險說明
臘腸犬鼻腔狹長、牙根細長,犬齒一拔很容易開通
貴賓犬體型小、顎骨薄,年長常伴隨牙周病與骨流失

此外,若「獸醫技術不純熟」,且未事前評估拔牙風險或術後縫合方式不當,更容易導致拔牙後發生口鼻瘻管。

狗狗拔牙後打噴嚏?這些症狀代表可能是口鼻穿孔!

如果你的狗狗拔完牙後有以下情形,就要小心是「口鼻瘻管」了:

  • 拔牙後一週後仍不斷打噴嚏
  • 吃完東西或喝水就噴鼻涕
  • 鼻孔單側流膿或流血
  • 出現反覆性鼻炎、呼吸聲改變
  • 舔鼻子頻率變多,或甩頭異常頻繁

這些都是 ONF 的典型症狀,建議儘快回診,或直接轉診給牙科專科獸醫評估傷口癒合狀況。

為什麼傷口會癒合不良?

即使獸醫有縫傷口,也可能因以下原因導致癒合不良:

  1. 縫合方式錯誤或太簡單:例如縫合技術差、縫線沒綁緊之類的。
  2. 黏膜張力過大:縫合時沒有適當釋放張力,縫線容易被拉斷。
  3. 黏膜血流不足:沒有預留足夠的血流供應支撐癒合。就是黏膜缺乏養分,就不會長好!
  4. 術後照護不當:讓狗狗舔、抓傷口、吃硬食,導致縫線撐開。
  5. 牙周病嚴重、骨頭已流失:失去骨頭支撐,傷口自然不容易長好。

這些技術細節,都是一般基礎獸醫課程不會教到的,需具備牙科專業訓練與臨床經驗才處理得好。

找牙科專科獸醫有什麼不同?

牙科專科獸醫不只是「會拔牙」,他們受過完整訓練,包括:

  • 拔牙前X光評估牙根位置與鼻腔關係
  • 根據黏膜與骨頭情況選擇正確縫合方式
  • 處理再發性口鼻瘻管的修補手術
  • 設計張力釋放切口與皮瓣縫合
  • 術後追蹤與照護指導

ONF若在第一次拔牙時就妥善處理,成功率可達90%以上
但若術後處理不當、反覆打開再修補,成功率會大幅下降,甚至需要移植黏膜瓣或骨再生手術,費用也高出許多。

📚參考文獻: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in Dogs and Cats

該怎麼避免這種情況?

給你幾個實用建議:

  1. 拔牙前詢問獸醫是否有牙科專科背景
  2. 若是臘腸或貴賓犬等高風險品種,更應照牙科X光確認牙根深度
  3. 拔牙後至少觀察二週,看有無持續打噴嚏、鼻膿等症狀
  4. 若有異常,應立即諮詢牙科專科醫師,避免傷口惡化
  5. 盡量選擇有牙科經驗的獸醫處理,而非僅仰賴一般基礎拔牙技術

術後照護重點

  • 禁止舔舐傷口(可戴伊莉莎白圈)
  • 一週內改為濕軟食物,避免刺激鼻腔
  • 避免劇烈活動或玩耍
  • 若出現任何鼻部分泌物或異常行為,馬上回診!

結語:打噴嚏,可能是一個洞的警訊!

狗狗拔牙後打噴嚏真的不是小事!特別是臘腸犬與貴賓犬這種高風險品種,很可能是在告訴你:「我鼻子破洞了啦!」

別讓毛孩長期忍受鼻竇發炎與疼痛,口鼻穿孔若能及早發現並由專科處理,多數都能成功癒合
下一次你聽到狗狗在那裡「哈啾!」,記得不只是可愛的噴嚏聲,有可能是身體在求救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