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期刊精選4》貓咪牙齒痛不是裝的!研究揭露5個牙科疼痛警訊

貓咪牙齒痛:常被低估的隱形困擾

家中貓咪吃飯掉滿地、流口水沾到毛都是、嘴巴常張開又關起來,這些行為可能不是「挑食」,而是牠真的「牙痛」!

根據《Journal of Veterinary Dentistry》2022年發表的一項前瞻性研究,《Dental Pain in Cats: A Prospective 6-Month Study
牙科疾病在所有年齡層的貓咪中極為常見,而且經常引起疼痛。但由於貓天性會隱藏病痛(既是掠食者也是獵物),讓飼主和獸醫常常錯過牙痛的警訊。

整合貓咪牙齒痛研究標題、CPS疼痛量表與貓咪不吃飯的插圖,清晰傳達研究重點與臨床意義。

研究對象:53隻貓咪,追蹤6個月

葡萄牙一間專科醫院 (Hospital do Gato )針對隨機就診的 64 隻貓進行臨床觀察,其中 53 隻符合研究條件,進行了為期六個月的追蹤。這些貓的年齡介於 4 個月至 16 歲之間(平均 6.4 歲)。其中,27 隻為雌性(51%),26 隻為雄性(49%)。

研究中記錄了每隻貓的牙齒狀況(例如牙周病、缺牙、齒吸收等)以及飼主觀察到的異常行為(如流口水、口臭、咬不到食物等)。

這些貓咪在清醒狀態下接受口腔檢查,並以「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貓隻急性疼痛量表(CPS)」評估牠們的疼痛程度。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貓隻急性疼痛量表(CPS)
貓隻急性疼痛量表(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eline Acute Pain Scale, CPS)

這份評分量表是獸醫臨床常用的疼痛觀察工具,主要幫助醫師或照護人員判斷貓咪是否正經歷「急性疼痛」,尤其在手術、受傷或牙科處置時特別有用。

  1. 身體姿勢(Body Posture)
    • 正常站立、蜷縮、僵硬或明顯護著某個部位。
  2. 行為反應(Behavioral Response)
    • 是否有呼嚕聲、逃避、煩躁、攻擊或無反應。
  3. 反應強度(Reaction to Palpation)
    • 在觸摸患部時,貓咪是無感?逃避?輕微嗚叫?還是猛烈掙扎?
  4. 身體緊張程度(Body Tension)
    • 肌肉是否明顯僵硬?是否全身放鬆?或者已經進入緊繃保護狀態?

本表格可左右滑動查看完整內容

分數描述代表意義
0無疼痛貓咪行為與身體正常
1微弱疼痛行為略異但仍可互動
2輕度疼痛開始避開接觸或舔咬患部
3中度疼痛行為異常明顯,活動減少
4重度疼痛嚴重不適,無法互動,反應激烈

5個臨床上能幫你辨別「貓咪牙痛」的行為徵兆

這些由飼主回報的「次要牙科參數(SDP)」和疼痛評分高度相關:

  1. 口腔不適(嘴巴打開又關、舔嘴頻繁)
  2. 口臭:與牙周病 (PD) 和牙齒再吸收 (TR) 引起的組織發炎有關
  3. 流口水:流涎過多 (hypersalivation)可能是牙髓疼痛的一個常見症狀,因為它會導致唾液分泌增加。齒吸收 (TR) 患者也可能因周圍軟組織的疼痛性發炎而出現流涎過多
  4. 含不住食物:吞嚥食物困難 (difficulty in holding food)
  5. 多次試圖抓取食物卻咬不到

研究結果顯示,所有這些次要牙科參數都與較高的 CPS 疼痛評分顯著相關 (p < 0.05)1 。

這表示,出現這些臨床症狀的貓更有可能在口腔檢查期間表現出較高的疼痛程度。這些次要牙科參數不僅是牙科疾病的徵兆,也與牙科疾病引起的疼痛有關。此外,隨著貓隻年齡的增長,所有次要牙科參數的出現也更為常見。

因此,這些次要牙科參數可以作為獸醫師和貓主人懷疑貓隻可能患有牙科疼痛的有用線索。

缺牙不是老了,是痛了

研究發現:「缺牙」與牙痛的關聯性最強(p < 0.0001)!

很多人以為老貓掉牙是自然退化,但事實是,這可能是晚期牙周病牙齒再吸收的結果。而這些病症通常非常疼痛,只是貓咪不說、我們沒發現。

這項研究強調了缺牙不僅僅是一個牙齒喪失的結果,更可能代表著潛在的、進展性的牙科疾病,
而這些疾病正是導致貓隻在口腔檢查時感到疼痛的重要原因

齒吸收病變(TR):貓牙痛的隱形殺手

貓的牙齒再吸收(Tooth Resorption, TR)是貓咪牙齒痛的另一大元兇。
這類病變在臨床上不易察覺,直到牙根接近神經暴露時,才出現流口水或拒絕進食等表現。

研究中還觀察到齒吸收 (TR) 與疼痛評分之間存在統計學上的趨勢 (p = 0.0844),
儘管不如缺牙那麼顯著,但也暗示了齒吸收在引起疼痛方面可能扮演的角色

📖 推薦閱讀:《病例檔案11》貓咪「齒吸收牙齒殘根」真的會痛到受不了嗎

貓咪吃濕食真的比較好?

也許不是。

研究發現:餵食濕食的貓咪顯示出較高的牙齦炎指數 (GI 3) 、單獨餵食濕食或乾食的貓咪,相較於乾濕混合餵食的貓咪,有較多的缺牙數量 (ρ<0.0001)。

研究中提出了兩種可能的解釋:

  • 機械清潔作用不足:濕食可能無法像乾食一樣提供足夠的機械摩擦來去除牙菌斑,從而增加牙齦發炎的風險。
  • 飲食偏好與疾病相關:罹患中度至重度牙齦炎的貓咪可能因為口腔不適而偏好濕食。

這可能是一個雙向關係,也就是說,濕食可能無法有效清潔牙齒,導致牙齦炎;而已經有牙齦炎的貓咪可能因為疼痛而更喜歡吃濕食

實際飲食調整還是建議諮詢牙科獸醫師,根據貓咪的整體健康狀況來制定最適合的飲食計畫。

年齡與牙痛行為有關嗎?

有!貓咪年紀越大,出現下列狀況的機率越高:

  • 牙周病
  • 缺牙
  • 流口水
  • 嘴巴不適
  • 咬不到食物

換句話說,隨著年紀增長,貓咪累積的牙齒傷害愈多,疼痛行為也會愈明顯。

結語:牙齒痛,貓咪不說,但你能看得出來!

這篇研究提醒我們:貓咪牙科疾病所帶來的疼痛真實存在,且會隨疾病惡化而加劇
儘管牠們習慣隱忍,但只要你觀察到如口臭、掉食物、咬不到東西等行為,就該提高警覺。

身為飼主或獸醫,我們能做的,就是及早發現、及時處理。這不只是改善牠們的口腔健康,更是守護貓咪生活品質的第一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