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干擾素給藥方式主要包括口腔黏膜塗抹、皮下注射以及局部病灶注射三種途徑。
這類藥物常用於治療慢性齒齦口炎(FCGS),特別是對拔牙無效、與卡里西病毒有關的頑固型個案。
不同的給藥方式會影響治療效果與適用對象,因此了解每種方式的優缺點,是幫助毛孩恢復健康的第一步。

干擾素是什麼?為什麼貓咪口腔炎會使用它?
干擾素是一種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蛋白質,能夠抑制病毒複製、減緩發炎反應,並活化免疫系統。
在貓咪牙科領域,干擾素最常用於治療卡里西病毒相關的慢性齒齦口炎(FCGS),尤其是對拔牙效果不佳的頑固型病患,有時能顯著減輕發炎與疼痛症狀。
📖 推薦閱讀:《牙科期刊精選8》貓咪干擾素有效嗎?39隻貓的卡里西病毒頑固性口炎治療比較
貓咪干擾素給藥方式1:口腔黏膜塗抹
✅ 方式說明
這是目前最常見的居家投藥方式,透過每天將干擾素塗抹於貓咪的口腔黏膜(頰側),讓藥物透過口咽部淋巴組織吸收,產生免疫調節效果。
✅ 劑型特性
干擾素液體本身為透明無味,對貓咪接受度高。但必須注意:
- 避免直接進入腸胃道,否則會因胃酸與消化酶破壞其醣蛋白結構而失去活性。
- 因此,不能使用鼻餵管、食道餵管等方式給藥。
✅ 成效數據
一項針對 24 隻患有 FCV 陽性的頑固口炎貓研究指出:
連續 3 個月塗抹干擾素後,有 13隻有改善,其中2 隻達到臨床緩解。
✅ 小提醒
一般而言,每天經口給予干擾素後,在數週內會有所改善。但病灶的緩解可能需要3個月或更久。而如果先前有使用過類固醇的話,可能要更久。
若連續使用 3 週而完全無改善,要考慮其他共病原因,例如:
- 拔牙後殘根未清除
- 抗生素控制失敗的細菌感染
給藥方式2:皮下注射
✅ 方式說明
另一種方式是由獸醫於診間皮下注射干擾素,
依照劑量設計可能為每日或隔日施打。
✅ 適應時機與小提醒
- 無法配合居家口腔黏膜塗抹治療的個案
- 有需要加速免疫反應啟動的嚴重病例
- 但費用相較口服來說較昂貴!
✅ 研究參考
一篇 2018 年的研究顯示,皮下注射干擾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口炎貓咪的臨床症狀
研究中有17隻有慢性齒齦口炎且卡里西陽性的貓咪,其中13隻給予皮下施打干擾素,而另外4隻則為皮下注射類固醇。
📱 本表格可左右滑動
干擾素組別 (13隻) | 類固醇組別 (4隻) | |
施打方式 | 皮下注射 | 皮下注射 |
施打劑量 | 1 mega unit (MU)/kg bw | 1 mg/kg bw |
施打頻率 | 第1、2、3、7、8、9、14、21天 | 第1、2、3、7、8、9、14、21天 |
透過紀錄臨床症狀 (流口水、打開嘴巴時會疼痛、口臭、下頷淋巴結腫脹)和口炎(發炎程度和範圍、病灶流血)的變化來評估藥物是否有效。
結論是:透過皮下注射干擾素後,藉由抑制卡里西病毒的複製,來達到改善口炎的目的。
給藥方式3:局部病灶注射(手術中進行)
✅ 方式說明
當貓咪進行牙科手術麻醉時,
直接將干擾素注射到口腔內的病灶區(例如齦緣、頰黏膜等6個部位),使用的是高濃度干擾素製劑。

✅ 優點
- 局部濃度高、效果更直接
- 搭配拔牙或清創手術進行,適合重度頑固性病例
✅ 注意事項
- 需在全身麻醉下執行
- 僅限獸醫施作,且多用於單次強化療程
結語:選擇適合的給藥方式,提升治療成功率
每一隻口炎貓咪的狀況不同,干擾素的使用方式也應因貓而異。
若病情較輕微或可配合居家治療,口腔塗抹為首選;
若反應不佳或無法配合,則可考慮皮下注射或局部注射強化療程。
建議由獸醫根據臨床判斷選擇最合適的方案,搭配牙科X光與完整拔牙評估,才能真正有效控制口炎。
📖 推薦衍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