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痛到連罐罐都不吃了」:2歲貓口炎的故事
那天早上,飼主帶著一隻名叫「小白」的2歲母貓前來就診。這是一隻原本很愛吃罐頭、活潑黏人的白貓,最近卻變得異常安靜、甚至連最愛的肉泥都沒碰。
「她最近一直流口水,食慾很不好,常常躲在角落,看起來很痛……」飼主說。
📖 推薦閱讀:【貓咪慢性齒齦口炎FCGS的4個重點】嘴巴痛到不吃飯,可能不是挑嘴而是生病了!
初步檢查:一打開嘴巴,紅腫潰瘍全都來了
在牙科門診進行初步檢查時,小花的口腔有明顯的異味、嘴角垂懸著黏稠的口水,且很明顯就從門牙區看到顯著牙齦炎。
小白的口炎疾病活動指數(Stomat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DAI)分數達 30 分(屬重度),血檢顯示與高球蛋白血症(hyperglobulinemia),X光片也顯示門齒與後口牙齒周邊有齒槽骨流失病灶。
📖 推薦閱讀:【貓咪口炎SDAI指數】牙科獸醫師如何評估病情嚴重度?完整解說3大指數總表

診斷:慢性齒齦口炎(FCGS)合併牙周病
根據症狀、影像學與血液學分析,小白的診斷是慢性齒齦口炎(Feline Chronic Gingivostomatitis, FCGS)合併牙周病。
這是一種免疫相關疾病,與牙周細菌、口腔菌叢失衡有關。小白的情況屬於典型的後口腔嚴重潰瘍型FCGS,若不治療將持續惡化,甚至影響到食道與全身免疫系統。


手術與內科治療計畫
- 後口臼齒全部拔除(Partial Mouth Extraction, PME)
清除嚴重牙周病灶與潰瘍區域,降低抗原刺激。 - 門牙進行牙周治療與洗牙拋光
清除牙菌斑與牙結石,減少未來發炎風險。 - 全口術中X光確認是否有殘根或牙吸收
避免日後持續發炎。 - 術後給予止痛、抗生素與免疫支援藥物(短期類固醇)
術後追蹤:從痛到不吃,到重新舔起肉泥
手術頭2天,小白仍略微抗拒進食,但有開始舔食肉泥。但第3天起時飼主觀察到小白的口腔疼痛反應大幅下降。基本上已恢復正常進食,甚至開始主動討摸,重新展現活力。回診後追蹤口炎疾病活動指數(SDAI)也降至 2 分,明顯改善。
學術根據:為什麼選擇拔牙?
根據 Soltero-Rivera 等人(2023)的系統性回顧,拔牙仍為FCGS的第一線治療,能有效移除牙周病原與刺激源,降低免疫反應負擔。研究指出:約 70% 的貓咪在接受牙科手術(部分拔牙PME 或 全口拔牙FME)後合併適當藥物治療,可達到明顯改善或痊癒。
此外,術後未痊癒者,也就是頑固性慢性齒齦口炎患者才建議進一步搭配 Cyclosporine或干擾素療法。
📖 推薦閱讀:
《牙科期刊精選7》貓咪頑固性慢性口炎怎麼救?免疫抑制劑環孢素(Cyclosporine)對7成以上貓咪有療效,研究告訴你為什麼
貓咪頑固性慢性齒齦口炎還是沒好?拔牙無效背後的真相及90%跟卡里西病毒有關!
小白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 即使只有2歲,貓咪也可能罹患嚴重口炎與牙周病
🐾 口腔紅腫、流口水、不吃飯,千萬不能拖
🐾 早期手術介入,結合個人化治療計畫,是最有效的康復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