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預約好毛孩的洗牙、拔牙、或根管治療時,最重要的一步往往不是手術當下,而是從「家裡出門前」就開始的麻醉準備。
「麻醉被視為一個連續性的照護過程,從患者離開家之前就已經開始,並持續到患者回到家中且生理功能恢復正常、疼痛程度最低或消失為止」
為了讓麻醉過程更安全,務必在麻醉前一天或當天遵循以下這5件原則。

📚 參考文獻:2020 AAHA Anesthesia and Monitoring Guidelines for Dogs and Cats
原則1: 術前禁食6~8小時:避免嘔吐、減少麻醉風險
絕大多數健康的狗狗與貓咪,建議在麻醉前禁食6~8小時。這是為了降低胃食道逆流(GER)和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 例如早上8:00手術者:前一晚午夜(00:00)後就不要再餵食
但有些例外狀況請特別留意:
- 糖尿病患:應視血糖狀況,與醫師討論調整禁食與胰島素劑量
- 年幼動物(<4月齡):可能禁食時間縮短至4小時,避免低血糖
- 極瘦、虛弱患者:請事先與醫師討論禁食時間與是否可補充電解質水
- 有其餘特殊疾病病史患者,則依麻醉評估門診時與醫師討論之原則為準!
原則2: 飲水不限:可以自由飲水,直到麻醉前1~2小時
不同於食物,水分的吸收速度快,且能避免因脫水導致血壓過低,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限制喝水。
但如果毛孩手術前容易嘔吐,或者曾有胃食道逆流紀錄,建議提早2小時前就停止飲水。
原則3: 術前藥物怎麼吃?醫師指示最重要
若有服用慢性病藥物,手術當天是否要照常吃藥,請遵照醫師交代為準。以下提供一般原則:
可照常服用:
- 心臟藥(如強心藥物 pimobendan、利尿劑 furosemide)
- 抗癲癇藥、抗焦慮藥(如gabapentin)、止痛藥物
- 甲狀腺藥物 (包括甲狀腺補充劑或 methimazole)
- 抗生素
- 類固醇
應停止服用:
- 降血壓藥(特別是 ACE 抑制劑,如 enalapril, benazepril)
- 抗凝血劑(可能需要提早 2 周前停止服用)
特別提醒:胰島素
對於已經禁食的患者,不應給予全劑量的胰島素,避免發生危險性低血糖。請事先與醫師討論調整方式。
原則4: 若需服用「安神、乖乖藥」,請依照時間給予
許多貓咪與狗狗天生怕看醫生,甚至可能出現攻擊、逃脫行為。這時候,醫師會建議術前服用抗焦慮藥,例如:
- Gabapentin
- Trazodone
- Dexmedetomidine 口服液
服藥後通常會讓毛孩比較放鬆、較好進行抽血與麻醉前評估,也讓整體麻醉過程更安全愉快。請務必依照醫師指定的劑量與時間給藥,避免提早或延後給予而影響藥效。通常建議是提前1.5-2小時給予。
📖推薦閱讀: 狗狗貓貓看牙太崩潰?牙科門診乖乖藥(Gabapentin)是什麼?3分鐘搞懂!
原則5: 攜帶物品與到院時間
- 提前10~15分鐘到院,或有預約麻醉前評估門診者依既定時間報到
- 攜帶 醫師指示服用的藥品
- 攜帶 既往病歷、藥單、抽血報告(若有)
- 若毛孩曾麻醉過,請告知過往經驗
並務必告訴醫師任何毛孩過去的藥物過敏、手術經歷、或最近是否有咳嗽、嘔吐、拉肚子等症狀。
小提醒:為什麼麻醉風險需要重視?
根據統計資料,犬貓全身麻醉的致死風險雖然不高,但仍有:
- 狗:0.05%(約1/1849)
- 貓:0.11%(約1/895)
雖然許多併發症發生在整個麻醉過程中,但在術後麻醉恢復期間,犬隻和貓隻麻醉相關死亡分別約有 47% 和 60% 發生,其中大多數發生在「麻醉恢復初期的3小時內」。這也是為什麼每一步「牙科麻醉前注意事項」都這麼重要,從家裡禁食到醫院的溝通與麻醉監控,缺一不可。
術後照護也很重要!
術後回家,請觀察毛孩是否:
- 食慾不振超過24小時
- 活力異常
- 出現呼吸急促或濕咳
若有疑慮,請立刻聯繫醫療團隊。
結語:準備萬全的牙科麻醉前注意事項,是守護麻醉安全的第一步
我們知道讓毛孩麻醉、開刀是一件令人緊張的事。但只要提前準備好,並與醫療團隊配合,麻醉風險就能大大降低。
讓我們一起守護牠的每一次麻醉經驗,都能順利又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