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手術對毛孩來說,不只是一次牙齒問題的修復,更是一場舒適度、安全性的大考驗。尤其在牙科手術中,除了全身麻醉,局部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也扮演了超級重要的角色!
今天就來用最簡單好懂的方式,帶你認識「口腔手術局部麻醉的3大關鍵」,讓你在面對毛孩手術時更有信心,也更知道醫療團隊背後做了多少貼心設計。

為什麼要進行局部麻醉?主要好處:
很多人以為,既然已經有全身麻醉了,還需要局部麻醉嗎?其實,局部麻醉能帶來的好處超乎你的想像!
減少疼痛訊號進入大腦
局部麻醉可以在侵入性手術過程中,減少疼痛訊號進入中樞神經系統(CNS)。這樣做可以降低術後疼痛途徑被促進的可能性,進而減輕術後的疼痛體驗。簡單來說,局部麻醉可以在疼痛發生之前就阻斷痛覺傳遞,就是提前把痛覺「封鎖」起來,幫助手術後的恢復更順利!
減少全身麻醉劑用量,保護心肺功能
所有的全身麻醉劑(特別是吸入型麻醉劑如異氟醚)都會劑量依賴性地抑制心臟與呼吸功能。如果可以搭配局部麻醉,減少全身麻醉劑的用量,自然能大大提升手術的安全性。
提高舒適度與麻醉深度穩定性
局部麻醉讓手術區域感覺不到疼痛,能避免術中因疼痛刺激導致的心跳加快、血壓波動,也讓全身麻醉更穩定、毛孩術中更平順!
牙科局部麻醉怎麼進行?
在牙科手術中,最常見的局部麻醉方式是區域神經阻斷(regional nerve block)。簡單來說,就是用極細的針,把局部麻醉藥打到特定的神經附近,讓那個區域的感覺暫時消失。
以狗狗上顎為例:
最常使用的是眶下神經阻斷(infraorbital nerve block),目的是阻斷同側上排門牙、犬齒和前臼齒的感覺傳遞。
研究發現,使用2%利多卡因(lidocaine)或利多卡因+布比卡因(bupivacaine)的混合液注射到眶下管 (infraorbital canal),能在5-10分鐘內達成神經阻斷,持續時間分別是約120分鐘與277分鐘!
但要注意,越後方的大臼齒(例如第四前臼齒和第二臼齒)阻斷效果會比較差,因為它們的神經分支在眶下管之前就分出來了,不容易被藥劑涵蓋。

不同藥物的比較:
📱 本表格可左右滑動
藥物 | 起效時間 | 持續時間 | 適合場合 |
---|---|---|---|
利多卡因 (Lidocaine) | 快 | 短(約 2 小時) | 手術時間短,術後有其他止痛藥輔助 |
布比卡因 (Bupivacaine) | 慢 | 長(超過 4 小時) | 手術時間長,希望延長術後止痛效果 |
混合使用 | 快且長 | 中長(約 4 小時) | 兼顧快速起效與持久止痛 |
口腔局部麻醉的注意事項
當然,局部麻醉也不是隨便打就好,正確的技術、安全的操作,一樣超級重要。
- ✅ 注射位置要精準:打太淺、太深,或角度錯誤,都可能導致麻醉效果不佳,甚至傷及血管或肌肉。
- ✅ 先回抽確認不是打到血管:注射前一定要回抽(aspiration),確定針頭不在血管內,避免局部麻醉劑意外進入血液循環,造成中毒反應。
- ✅ 量要適中:根據體重公斤計算藥量,不建議隨意增加量,以免壓力太大導致藥液外洩或損傷組織。
- ✅ 結合全身性止痛策略:局部麻醉是減痛的重要一環,但通常仍會搭配全身止痛藥物(如類鴉片opioids)一起使用,達到更全面的疼痛控制!
📖 推薦閱讀:【牙科手術知識】局部麻醉與全身止痛:為什麼貓狗手術需要這2種?
小結:牙科手術局部麻醉,是守護毛孩舒適與安全的關鍵
牙科手術中的局部麻醉,不只是減少疼痛這麼簡單,它還能讓全身麻醉更安全、手術過程更穩定,甚至延伸到術後的舒適度。透過像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這些藥物的搭配使用,加上精準的注射技術,我們能幫毛孩們爭取到更安心、無痛的醫療體驗。所以,下次當你聽到醫師說:「我們會搭配局部麻醉喔!」請放心,這是他們替毛孩多設想一步的溫柔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