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貓洗牙麻醉是必要的嗎?液體麻醉與氣體麻醉有什麼差別?
本篇帶你快速了解我最常使用的「平衡式麻醉」,了解麻醉前評估與術後照護的3大重點,讓你安心幫毛孩安排牙科治療!

為什麼犬貓洗牙麻醉是必要的?
許多毛孩家長常會問:「我家狗狗很乖,可以不麻醉洗牙嗎?」
答案是非常堅定的——不行。
📚參考文獻:World Small Animal Veterinary AssociationGlobal Dental Guidelines
原因是:
- 牙結石附著在齒齦下方,如果沒有麻醉、動物不動的情況下,無法進行深層清潔。
- 洗牙時會使用超音波刮牙器與拋光機,這些機器的噪音、震動,會讓清醒的動物感到極大壓力甚至掙脫逃脫,容易造成誤傷。
- 牙科探針與影像檢查需要精確檢視牙周袋深度與牙根狀況,這些都需要動物完全靜止。
此外,根據多篇文獻指出,非麻醉洗牙無法清潔牙周下方,反而會讓牙齒表面產生微細刮痕,增加牙菌斑再沉積的風險。
以及,無麻醉洗牙著實是損害動物福利的,害處多多!
💉麻醉選項解析:液體麻醉 vs. 氣體麻醉
液體麻醉(injectable anesthesia)
透過針劑注射鎮靜或麻醉藥物,例如:Ketamine、Medetomidine、Propofol 等,讓動物進入麻醉狀態。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快速,但也有以下缺點:
- 一旦注射劑量過高,無法回頭,不易控制麻醉深度。
- 沒有插管輔助呼吸,無法提供氧氣或快速急救。
- 對於牙科手術時間長(如拔牙、牙周手術),容易麻醉不穩或中途醒來。
因此,液體麻醉通常不適合作為單一手段使用於完整的牙科操作
氣體麻醉(inhalation anesthesia)
使用氣體麻醉機,將麻醉氣體(如Isoflurane)透過插管導入呼吸道,搭配氧氣輸送,讓動物在安全可控狀態下進行手術。
優點如下:
- 可即時調整麻醉深度,避免過淺或過深。
- 可搭配呼吸監控與心電圖儀器,監測生命徵象。
- 麻醉時間可延長,適用於拔牙、根管、再生手術等進階處置。
因此,現代獸醫牙科中,絕大多數推薦使用氣體麻醉,並作為平衡式麻醉的核心。
🔁什麼是平衡式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
「平衡式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是目前獸醫與人醫麻醉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簡單說,它就是把多種麻醉藥物「小劑量組合使用」,讓病患在安全、平穩、可控的狀態下完成手術或處置。
為什麼要「平衡」?
傳統上,如果只用一種麻醉藥物(例如某種鎮靜劑或氣體麻醉),可能要用到很大劑量才有足夠效果,這樣會:
- 增加心肺抑制、副作用或呼吸抑制風險
- 無法精準控制麻醉深度,容易過淺(會掙扎)或過深(過度抑制)
所以「平衡式麻醉」的目的,就是降低每種藥的劑量,藉由「協同作用」達到同樣效果,但更安全。
怎麼實際操作?
獸醫師在進行犬貓牙科麻醉時,通常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各使用不同藥物:
麻醉階段 | 藥物類型 | 功能 |
---|---|---|
術前給藥(Premedication) | 鎮靜劑、止痛藥 | 幫助放鬆、降低焦慮、減少後續麻醉劑量 |
誘導期(Induction) | Propofol、Alfaxalone | 讓動物快速進入睡眠,準備插管 |
維持期(Maintenance) | Isoflurane氣體、Sevoflurane | 維持穩定麻醉深度,過程中可調整濃度 |
疼痛控制 | NSAIDs、opioids、局部麻醉 | 術中與術後的疼痛管理 |
其他支持 | 靜脈點滴、加溫墊、監控設備 | 穩定循環與體溫、避免低血壓與低體溫 |
平衡式麻醉的優點總結:
- ✅ 降低副作用與風險
- ✅ 麻醉深度更可控,不易過深或過淺
- ✅ 術後甦醒快、精神恢復佳
- ✅ 適用於老犬老貓、心臟病患、長時間手術
📝家長該記住的「麻醉三重點」筆記!
✅ 1. 麻醉前務必進行健康評估
包含血檢、X光、心臟超音波,確保沒有潛在風險,尤其老年犬貓、心臟病患,更要請專業獸醫評估後再安排。
✅ 2. 選擇具備完整設備與專業團隊的牙科診所
包含:氣體麻醉機、心電圖、血氧血氧監測等,才能即時應變突發情況。
✅ 3. 術後觀察與照護不能馬虎
麻醉甦醒期間需持續觀察呼吸、體溫與意識狀況,不宜過早帶回家;毛孩若術後無法進食、嘔吐或嗜睡過久,應立刻回診。